狂咳才驚覺已是晚期肺癌,61歲的羅女士,因走路會喘、舉步維艱,檢查才知罹患肺癌第四期,一度因為生活自理困難而陷入絕望,所幸經化學治療合併免疫療法,病情獲得穩定控制,可以持續在老人院做志工,彈奏烏克麗麗關懷老人。

衛福部統計,肺癌已連續植牙過程10年蟬聯癌症死亡率第一名,且每年新診斷肺癌人口都在攀升,平均每40分鐘就有1人確診肺癌。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顧問醫師蔡俊明表示,在台灣,有9成以上的肺癌患者都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超過半數等到確診時已經是晚期了。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說,以往晚期肺癌患微創植牙者如果不具有特殊基因突變,或是標靶藥物治療失敗之後,就僅剩下化學治療的一項武器,但成效平均僅有3成,死亡率高,中位存活期不到1年,所幸,現在多了免疫療法,可依醫囑在第一線治療時併用免疫療法,帶給晚期肺癌患者一線生機。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以喚醒自身免疫系統T細胞上「PD-1免疫檢查點」受到癌細胞壓制的免疫機制,讓免疫細活動假牙胞可對腫瘤細胞發動持續性攻擊,蔡俊明進一步說,因此越早使用免疫治療,效果越好。

透過多項數位化設備,將透過患者的牙齒型態、比例、色澤、對咬關係,再到植入牙根角度、深度、軸向,提出一份精準的全口評估,是雅術團隊的堅持。我們期待透過科技的協助及醫師專業的諮詢,讓患者能更明確的理解:透過全口植牙手術自己可以得到什麼改善及幫助!全口重建手術的優勢:藉由影像導引(Imaging Guide)的技術保留手術導引(Surgical Guide)與電腦導航(Navigation)技術的優點,在植牙手術時可導引鑽孔的軸向與位置並可即時改變或修正手術計畫。全口植牙手術過程中,手術導引板扮演重要的角色。手術導板能依患者的牙齒或牙齦形狀來設計,可穩固安裝於患者缺牙位置周邊,就像導航地圖一樣,定位出最適當的角度、位置與深度。透過全口重建植牙規劃軟體,找出最適當的植體大小以及植入的位置、角度與深度,再設計出適合的手術導板,藉由3D列印技術,直接輸出加工即可完成。

不過,患者治療前須先做病理檢測,確認PD-L1表現量,才是免疫療法能否成功的關鍵,根據研究顯示,PD-L1表現量高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療效果較佳。

黃俊耀指出,化療合併免疫療法有互補作用,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亦可活化免疫力,藉由自身的免疫系統對付殘存的癌細胞,降低復發機率。根據歐洲腫瘤醫學會發表的研究結果,55%晚期肺癌患者在第一線治療使用化療併用免疫療法,腫瘤會縮小達到客觀緩解,約是單用化療的2倍。

蔡俊明說,台灣免疫療法用於肺癌的應用已與國際同步,可做為晚期肺癌患者的第一人工植牙線、化療失敗後的第二線治療,也可以跟化學治療併用,現在全台已有20家醫學中心可進行PD-L1檢測,僅需1周即可得知結果且精準度高,可及早評估是否適合使用免疫療法治療,有效抗癌。

自體植牙,居然還有這種方式?在牙齒保存學下,「拔掉牙齒,植入植體」不再是唯一的方式。如果是「拔掉牙齒,植入牙齒」,有沒有覺得好像在講謎之音,但不用驚恐,真的有這種術式,我們稱作「自體植牙」或「轉植牙」。這是一個將不健康的臼齒拔除後,再移入健康智齒的手術,聽起來很簡單,其實技術層面還頗高,可能要打聽有沒有經驗老道的醫師會做(不是老醫師喔)!這是一種植牙以外的特別手法,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所以不可太強求,經過評估後不適合的話,就選擇植牙。目前自體植牙的成功率,大約百分之70至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冠廷 的頭像
    葉冠廷

    葉冠廷愛分享

    葉冠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