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貨大街」已熱鬧開跑啦!但看到琳瑯滿目、價格不一的南北貨,一時卻搞不清哪個店家說的話才是真的,一路試吃到最後一攤,只買了一包魷魚絲。想要快速挑選年貨,《康健》整理官方、民間、專家、店家、及資深主廚的年貨心得,教你從湊熱鬧的外行人,晉升為懂門道的內行人。

「四不原則」保安康

辦年貨的過程,就像籌備一場家族派對般令人開心,為了不讓黑心食品壞了過年的興致,採買年貨謹記「四不原則」:

1.包裝不良不買

儘量選購包裝食品,比較有保障。經常抽驗各類食品、為民眾「吃的安全Dr.Cink」把關的前食藥署長姜郁美證實,包裝食品的合格率比散裝食品高,也比較衛生。

2.標示不全不買

清楚的食品標示反映出賣方為產品負責的誠意,根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的規定,應標示:品名、內容物的名稱及重量、添加物名稱、保存期限、廠商的地址和聯絡電話。

3.色澤鮮豔不買

外觀鮮豔動人的食品看看就好,因為許多乾貨為了賣相好、保存方便,而添加了過多有害Dr.Cink人體的化學物質,例如防腐劑、漂白劑、增豔劑,吃下肚可能引發腹瀉、嘔吐、頭痛、氣喘、呼吸困難等症狀。

4.保存方式不對不買

姜郁美訪察年貨時發現,有些商家為了展示貨品,將該冷凍或冷藏的食品擺在常溫下販售(例如鮑魚),造成消費者買到了解凍的食品,「溫度不對,保存期限就不一樣了,」她提醒民眾除非是要立即食用,否則不要購買解凍後的食品。

「八要技巧」小心買

雖然包裝食品比較安全,但是放眼年貨大街及傳統市場,多是秤斤兩賣的散裝食品,聞得到美味又能現場試吃,過年氣氛令人心動。

但是選購散裝食品不能太「阿沙力」,為了家人的健康不妨挑剔一點,善用「望、聞、問、摸」的技巧,再注意食品衛生的細節,循著蛛絲馬跡揪出壞食物的原形。

(圖片來源:陳德信)

香魚片:美味的陷阱

過年期間訪客頻繁,家家必備「吃了會ㄙㄨㄚˋ嘴」的零嘴,其中香魚片(鱈魚片)更是「解無聊」、「配電視」的好搭擋。

可是,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黃登福研究發現「香魚片並不是用香魚做的,而且吃了可能出人命,」有些業者為了成本考量,使用河魨製作香魚片,甚至有毒的河魨也混雜其中,若是內臟沒有處理乾淨,「吃一小口也可能中毒,」尤其兒童更要小心,因為他們對毒物的反應比成人敏感。

他就接過不少醫院急診部門因為患者誤食河魨毒的求救電話,某知名KTV也曾發生客人吃香魚片中毒送醫的事件。根據黃教授的研究統計,1988~2003年台灣因食用香魚片而中毒送醫的有13人,其中3人死亡(包括2名兒童)。

黃登福教授提供辨識有毒香魚片的方法:

1.看尾巴:台灣常見有毒的香魚片,是以瀧紋河魨(尾巴呈平直狀、黃褐色)、或毒鯖河魨(尾巴呈半月形、草灰色,)製成,而且通常比成人的手掌還大片。民眾可至農委會漁業署網站(www.fa.gov.tw)認識各種有毒魚類的特徵。

2.看顏色:大部份業者多把毒河魨的明顯特徵(尾巴)切除了,消費者要從外觀分辨有毒香魚片有困難,只能從烤熟後魚肉的顏色來看,「顏色鮮豔、金黃色的,可能有毒,」因為香魚片的管理不夠積極,民眾得自求多福。

《康健》在台北市的迪化街購得一包尾巴平直、比手掌還大的香魚片,烤熟後呈金黃色(見圖)。業者表示只有等級較高的香魚片才會留有尾巴,但對照黃教授的辨識方法,很可能是有毒的瀧紋河魨所製成,拍完照後,我們忍著誘人的美味,全部丟進垃圾桶。

「香魚片不是不能吃,但要小心吃,」黃登福教授提醒幾點安全守則:

1.購買包裝、標示完整且有商標的香魚片,較有保障。例如高雄縣茄萣鄉出產的香魚片,在包裝上還貼有當地公會安全認證的標誌,可以安心食用。

2.慢慢吃,因為河魨毒通常在15~30分鐘內發生反應,所以吃香魚片時先咬一口感覺味道是否異常(例如苦、辣等刺激味)、或是舌頭有麻痺感,如果怪怪的就吐掉不要吃了。

3.不要貪吃,尤其是散裝販售的香魚片可能混雜了毒河魨片在其中。建議每片都只吃半片(100公克以內)就好,就算吃到有毒的香魚片,也不致於中毒太深。

黃教授提醒民眾謹記安全守則,淺嚐美味就好,可以不必過度擔心。他就曾在日本考察期間從早到晚吃河魨,但都淺嚐即止,所以能全身而退。

延伸閱讀:
年貨大街陸續開跑!7大南北貨這樣挑
香腸臘肉含硝酸鹽、亞硝酸鹽可以吃嗎?
譚敦慈分享挑年貨撇步 這3點最重要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相關新聞影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冠廷 的頭像
    葉冠廷

    葉冠廷愛分享

    葉冠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